湛藍的天空,一望無際的紅土大地,遠方的呼嘯聲由遠而近,綴滿羽飾的馬上英姿旋即消失在草原的盡頭。一般人對北美原住民的認知,往往受到好萊塢電影的影響,許多人誤以為北美印第安人只是手持長槍、馳騁於草原與白人對峙的勇士。事實上,北美原住民有上百個不同的族群,每個族群有其獨特的歷史淵源與文化發展。
美國西南新墨西哥州及亞歷桑納州一帶,住著許多愛好和平、講求與萬物和諧共生的西南原住民,他們已在這片半乾燥的沙漠地帶上,克服自然環境的障礙,居住了上萬年。雖然500年來,先後受到西班牙、墨西哥與美國主流文化的衝擊,他們仍然能保存原有的傳統文化,進而創造出獨特的文化。
本特展共展出343件北美西南原住民具有傳統及代表性的標本。其中有兩個造型一樣、圖案相似,但是製作時間相隔千年的湯勺,可以看出西南印第安文化的傳統與變革。其他的特展展品還包括傳統的日用品,像是陶器、編籃器、手織毛毯,以及皮製衣物。除此之外還有西南印第安人依據傳統宗教信仰而創造出的講古陶偶、卡其納
木偶和民俗工藝品等。
一般常見的編籃器多為放置物品和儲存貨物所用。從史前時代起,西南印第安人就開始用植物纖維來製作像是草鞋和草籃等日常生活所需物品,他們在籃器外塗上松脂,製造出不會漏水並可用來烹煮食物的籃器,籃器亦是他們宗教儀式上必需之物。講古陶偶是西南新藝品。1964年海倫可杜拉(Helen
Codero)用陶土塑造出一個被一群孩子纏著要老爺爺講故事的陶偶之後,這類陶偶大受歡迎,替西南陶匠們開創了一個新的創作方向,此特展中除了海倫的代表作之外,還有「老牛仔」、「大熊」、「泥包頭」等造型的講古陶偶。
|
|
|
圖1.安那薩西人在1100年間做的湯勺(左) 與1990年間做的湯勺(右)
|
圖3.荷比族盤捲式編盤
|
卡其納是荷比族傳統信仰中的神靈,這些為數兩三百種的卡其納神靈,各有其獨特的功能。例如「爾魁卡其納」有嚇小孩的功能;「泥包頭
卡其納」則提醒族人要遵守傳統規範。
族裡的父執輩家長們會在卡其納儀式後把卡其納木偶送給家中的小孩,讓他們日夜觀察,學會辨識不同的卡其納神靈。
本館另特別製作了納瓦侯族的傳統「侯崗」和1950年代的印第安交易站的實景模型,以及用圖片與模型造出的阿帕契族少女成年禮、荷比族婚禮、納瓦侯族派雅提宗教儀式、普布羅族傳統宗教舞蹈和20世紀初西南鐵路月台上印第安小販的景象。並在本館戶外廣場重建傳統印第安的泥磚造房屋及帳篷。
回顧從前,北美印第安原住民以傳統為傲。立足現在,他們強調自主性,以落實的貢獻與成就為傲。遠瞻將來,他們會繼續尋求,以維護傳統生活與外在世界間的和諧。
|
 |
圖4.何傳坤博士選件時,配合羊年應景,特別挑選的納瓦侯族羊群。 |
圖5.「爾魁」卡其納
|
|